|
 |
利时荣膺“2018浙商全国500强”第57位 |
致力产业转型 实现跨越发展
利时荣膺“2018浙商全国500强”第57位
6月7日,以“数字赋能,质胜未来”为主题的第15届浙商(投融资)大会暨2018数字经济峰会在杭州开幕。峰会上,“2018浙商全国500强”榜单正式发布,利时集团以265.3亿元的营业收入登榜“2018浙商全国500强”第57位,较2017年上升34位。
近年来,利时集团通过转型升级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特别是去年下半年,“利时”的两件大事,引发全国媒体和业内的广泛关注:一是9月,利时斥巨资并购我国平行进口汽车龙头企业——开利星空,并与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拍卖、天猫汽车实施战略合作,联手打造BTOC汽车电商服务平台,与线下卖场有机结合,实现完整的汽车新零售生态,平行进口汽车销售成为“利时”新的业绩增长点;二是11月,北京银行与利时集团形成全面战略合作,“利时”获北京银行100亿元授信,这是北京银行成立以来,首次对跨区域的民营企业高达百亿的授信,也是北京银行对“利时”致力于产业转型的充分肯定。
“利时”的“利好”远不止这些:2017年,集团销售超过200亿元,与2016相比,增幅高达71%;通过与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万科、万达、星河集团的强强联合,利时的商业地产逆势爆发:体量仅2万平方的利时城市奥特莱斯年销售近2亿元,桐庐利时广场成为区域内商业标杆,浙北商业航母、首个智能化购物中心、商业面积达15万平方的长兴利时广场将于2018年8月开业。新江厦超市在拓展新店的同时,加快旧门店的改造升级,其装修风格简约时尚、业态布局和商品结构呈现年轻化、个性化特点,以满足年轻客群的多样化需求。如今的新江厦超市,其客流、销售和坪效,均居宁波商超前列;利时日用品制造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,年产能位居亚洲前列,2000余种自主研发产品,热销欧美、澳洲、中东、南非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,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、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、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十强企业……
梳理“利时”25年的成长轨迹,转型、创新一直在路上。“利时”的创始人、集团董事长李立新曾说:“转型意味着多元,但并不是立即180度大转弯,比别人先走半步,这是转型成功的关键。”
拿“利时”最擅长的日用品制造来说,眼下,已不仅仅追求产量和营收,而更多注重产品在设计、品牌的附加值上。这些年,“利时”重金打造了一支世界一流的设计团队,先后投入1.2亿研发经费,平均每周就有两款以上的新产品面世,新颖的设计和一流的质量,让“利时”日用品平均售价提高了,单件利润也大幅上升。快速消费品时代,谁早跑一步,谁就能笑到最后,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业的企业,其生存的必然条件就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,而这需要‘够牛’的研发能力。
如今的“利时”已经不是25年前的“利时”,除了日用品制造,还有商贸和地产两大业务。在合适的时机变道,需要“舍得”的气度,也要有精准的商业判断。
“利时”走多元化道路,源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一席话。2004年6月,在利时集团考察的吴敬琏对李立新说,“宁波民营企业只在生产制造这四分之一领域打主意不行,不应仅满足于为零售巨头做一个排队的供应商,还要在商业这四分之三领域想办法,争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。”
这激发了李立新埋在心中许久的念头:“利时”不该只生产产品,还应该去卖商品。随后,“利时”收购新江厦股份,创立利时百货,拓展和改造新江厦超市,开足马力发展商贸流通领域,短短几年,即拥有利时百货、连锁超市、副食品批发、家电批发等完整零售业态。一时,“利时”提倡的企业理念“创造优质生活”,在宁波几乎家喻户晓。
但危机正悄悄逼近。2009年,阿里的淘宝商城办起了首届双十一网购狂欢节。没人想到,这会让中国的零售业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。网购开始倒逼传统零售业态升级。
它改变了“利时”商业的好日子,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:原来“旱涝保收”,现在却要“节衣缩食”。利时百货是首当其冲的受影响者。此时利时百货在海盐、衢州、桐庐、象山、镇海、长兴等地,建立了多个商场。用老方法和网购直面竞争,胜算不大,“利时”必须主动求变。为此,“利时”联合国内商业地产领军企业印力集团,对利时百货重新定位,升级改造为集餐饮、娱乐、运动、教育培训等业态、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服务的生活中心,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,利时城市奥特莱斯、利时广场购物中心随之应运而生。顺势而为,敢于转型,脱胎于利时百货的利时商业,因此重新焕发生机。
新江厦超市,则选择了另一条转型之路:旧门店升级改造和经营自有品牌。
重装改造后的新江厦超市,环境优雅、陈列新颖、品类丰富、价格低廉,不仅稳固住大爷大妈们这些老顾客,还吸引了大批的年轻客群。
超市的经营品种大同小异,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自有品牌是突破口。无论沃尔玛还是宜家,这些成功的国外零售连锁巨头,都是如此。在新江厦超市的日用品领域,“利时”自有品牌占到20%。放眼国内,这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,但相比国外大超市50%的占比,仍有很大差距。剩下的30%,就是“利时”未来的巨大空间。 |
浏览次数:268 |
返回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