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产品转型和渠道转型实现逆势增长 利时集团、利时进出口公司双双入围宁波外贸百强榜
本网讯(记者 杜锡平 夏静虹)1月25日,《2012年宁波进出口108强排名榜》发布。榜单显示,利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宁波利时进出口有限公司分别以1.5934亿美元、1.5865亿美元的年进出口额双双入围,名列第69位。 2012年,金融危机持续发酵,欧债危机深度演化,传统欧美市场复苏乏力,生产成本持续上涨,几乎所有国内外贸企业,尤其是民营外贸企业,都感受到了生存的艰难和发展的不易。但利时集团及其所属的进出口公司却通过产品和渠道的转型升级,实现逆势增长,年进、出口增幅分别超过50%和30%,成为宁波外贸的一道亮丽风景。 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介绍,“虽然外贸形势十分严峻,但去年的广交会上,我们日用品公司展出的、在外形、材质和功能上具有创新的自主品牌产品广受外商追捧。”他认为,“下功夫向产品价值链的两个高端延伸,做品牌,做研发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同时,守住欧美日传统市场,拓展南非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。通过产品转型和渠道转型,实现外贸的逆势增长!” 日用品制造是利时集团的起家产业。2005年以前,利时有2500多种代加工产品,这些产品大多是低成本、低价格、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,销售周期短,盈利能力差。2006年利时收购了主业相同的香港上市公司通达实业后,企业规模和年产能都位居亚洲第一。同年,利时开始实施产品和渠道的转型升级。 首先是加大研发投入,自主设计高附加值的新产品。近五年,利时已投入近2亿元用于新产品研发,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、高附加值的新产品500余种。这些自主研发的新产品,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使用功能,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属于日用品领域的中高端产品,目前已成为利时最有市场、最受客户认可、最能盈利的拳头产品。通过新产品的研发,利时实现了由低端向中高端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、由贴牌生产向自主研发的转变。 其次是积极运用新工艺新材料,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。去年,利时有600多万只环保材料水壶被伦敦奥运会采购,这是利时运用新材料的结果。这些新材料是利时联手科研院所开发成功的。新材料的运用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。产品的最高售价也由代加工时期的5美元提高到现在的50美元,盈利空间大幅提升。如今,利时的环保材料制品已成为抢占新兴市场的“开路先锋”。 第三是加快技术改造,实现企业向低能耗、低排放、高效率转型。利时日用品的主要生产设备耗水、耗电。随着政府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,利时的节能降耗的任务也越来越重。金融危机爆发后,利时抓住机遇加快技术改造,投入巨资更换耗能设施,增添先进设备,改进生产流程。截止2010年,利时已将所有的耗能设备更换为节能设备。由此带来的,不仅仅是实现了节能降耗,更重要的是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。比如传统注塑机更换成节能注塑机后,节电60%,节水40%,不仅节约了一大笔水电开支,并且缩短了生产周期,提高了生产合格率,生产效率因此提高了30%。公司也顺利通过了国家环境清洁生产审核验收,产品达到国际卫生和安全标准。 第四是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积极开拓新兴市场,建立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互补的营销格局。近年,利时加快了“走出去”的步伐,除抓牢欧美、日本传统市场外,积极拓展非洲大陆、俄罗斯、中东等新兴市场。这两年,欧美市场订单有所减少,但新兴市场的订单却不断上升。目前,新兴市场国家的订单已占集团外贸总订单的45%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