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化升级助推利时日用品制造成功转型
利时集团再登中国轻工业百强榜
本网讯(记者 杜锡平 夏静虹)6月21日,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布“2012年度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”榜单,利时集团凭借良好的业绩表现,今年再次登榜。同时,利时还在“市场能力”、“盈利能力”两个单项榜单中榜上有名,显示了企业的强劲实力。
此次评选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按统一评价体系,本着严谨、科学、公正的原则,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、利润水平、产值利润率、税收占利税比重和工业总产值增速共5项指标,综合评价企业的竞争力水平。因此,评选出的轻工百强企业都是引领行业发展的先锋力量。
日用品制造是利时集团的起家产业,也是利时的一张“名片”。本届盛会的主题为“应战产业变局,加快转型升级”。事实上,早在2005年,利时就对日用品板块实施优化升级战略,确保出口每年以30%的幅度增长。目前,公司的产品包括家用储藏系列、厨房及餐具系列、节目系列等三大类500余个品种,大部分出口到欧美、俄罗斯、东南亚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。
1993年,利时从一个家庭小作坊起步,在这20年间,利时日用品制造板块苦练“内功”,如今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大的日用品生产基地,企业规模、市场占有率、产能以及研发能力,在国内同行中均处于领先地位。
首先,加大新品研发力度,抓住设计和工艺环节,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。
利时目前在宁波有两个生产基地,并在香港和美国拥有研发机构,负责新产品的研发、设计。从2008年至今,公司每年投入巨资用于产品研发,并注重产品功能、产品材质和工艺的提升。公司还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,依托设计领先和高附加值产品去赢得市场。通过产品升级,利时日用品的最高单价由原来的2美元增加到30美元,利润提高到20%。
加快新品研发的同时,利时也注重提高产品质量,公司成立了FDA实验室,每年进行26次以上的第三方产品质量认证,得到了国外客户的高度认同。
此外,公司还投入500万元进行品牌塑造和宣传推广,扩大利时日用品的知名度。利用行业龙头地位优势,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。目前,利时参与制订了《塑料储藏盒》、《厨卫塑料毛刷》等8个日用塑料制品的国家标准,对各种塑料产品的尺寸规格、材料规格、专用名称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性条款,牢牢掌握了产品标准“话语权”,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在生产方面,实施技术改造,优化生产流程,注重工艺创新,实现降本增效。
2006年以来,公司投入1.5亿元用于设备更新,更换耗能设施,增添先进设备。技术改造后,公司顺利通过了国家环境清洁生产审核验收,产品达到国际卫生和安全标准,每年还可节约近百万元的水、电费用。
公司每年投入300万元,用于工艺创新。新工艺成熟后,及时投入推广到生产中,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,也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。例如,重新梳理和调整了生产流程和工艺流程,把以前的分开式流水线调整为现场一体式,从而减少了工时、人员和仓储面积。仅此一项,公司每年可节约费用近百万元。
同时,积极营造创新氛围,鼓励员工多提合理化建议。公司设立了“创新奖励基金”,对在生产流程、生产工艺上有好的建议并产生经济效益的员工,实施重奖。近五年,利时在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上的奖励高达500万元。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群众性的创新活动,目前,利时拥有国内专利82项,其中有效实用新型13项,有效外观设计68项,发明1项。
在销售方面,加快“走出去”步伐,积极开拓新兴市场,完善海外营销网络。2006年以来,利时加快了“走出去”的步伐,在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南非、迪拜、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分公司和办事处,使产品研发、销售与国外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。近年来,利时还拓展了南美、非洲、俄罗斯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。在不少企业因为欧美市场萎缩而订单锐减时,利时始终保持了订单的稳健增长。
通过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“组合拳”,利时成功赢得了更多国际市场,而且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。2012年,利时自主研发的新材料水壶打进伦敦奥运会,并成功成为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SDP供应商发展项目战略合作伙伴,并继续保持超过30%的出口增幅。利时日用品外贸出口的创新做法,得到了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肯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