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模式转型已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。今天下午,全国政协委员、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从微观角度谈到这个问题,他认为,在转换经济模式的大背景下,企业应该走一条升级转型之路。他进一步说,企业升级可以从两方面来谈,最重要当然是企业自己努力自主创新,但对政府来说,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、透明、公正的环境也很重要。
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生产模式必须改变”
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模式,已经难以为继了”,李立新说,在后金融危机时代,民营企业必须改变原来的那种粗放的、简单的、以量取胜、靠低成本发展的这种模式。
据介绍,改革开放30年来,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。2009年我们民营企业、民营经济纳税总额达到了8500亿。但民营经济也面临着发展的困难和困境,民营经济大多数所从事的行业也是停留在低端市场、低成本的、靠规模取胜的。
李立新认为,民营企业必须转变到以靠自己的研发、靠创新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、靠服务做高端市场,就是能够创造绿色GDP的,改变那种以量取胜的,转到以我的专利、品牌、创新来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。 政府提供公平环境,企业 自由竞争
李立新认为,企业的转型最重要的还是企业自身,“要看企业自身能不能创新、能不能转型升级”。不过他也表示,一个公平、透明、公正的外部经营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“这才是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事”,李立新说,政府是去监管、引导、建立一个公平、公正、诚实守信的市场,企业通过竞争来提高自己的能力,升级转型。 李立新表示,怎么创新、怎么转型?怎么做品牌,是企业的事。政府只能去引导,政府不能帮企业去创新。政府的职责是制定一个好的制度来激励企业转型。
利时公司的成功转型之路
“2009年,我们销售同比增长了25%”,李立新介绍说,这说明利时公司的转型成功了。他概括了两点成功经验:优化了制造业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
据了解,利时公司原先在销售方面的竞争力,主要靠“低成本、低端市场,规模”来支撑。到了2005年,利时公司制造业这一块的销售已经达到了1亿美金。用李立新的话说,“已经碰到了天花板”。他说,土地因素、人力因素已经制约了利时的发展。
据李立新介绍,他在2006年做了几个重要的决定,第一是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通达股份,利用他们的研发能力、品牌影响力和利时进行互补。第二,利时还进入了现代服务业,收购了宁波本土一家百货公司,通过3年的努力,利时目前拥有连锁百货10家,连锁超市40家,大型的购物中心1家。 李立新说,通过了收购兼并,利时把产品进行转型升级,提高研发、设计能力走品牌发展之路。利时在最困难的2008年的时候,不仅没有减员、减薪,还加大了对员工的投入。现在利时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制造品企业。
提三大建议促企业升级
这次两会,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李立新也带来了自己的提案,就是关于企业升级转型的。他在其中提出了三点建议:
一、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的引导。
二、制造业要加大投入,靠自主创新走品牌研发之路。
三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(人民网) |